都說,真正的感情能經(jīng)得起任何考驗。 但現(xiàn)實是,很多夫妻會因為語言暴力,最終分崩離析。 語言暴力在婚姻中的殺傷力,帶來的傷害是一輩子的,難以痊愈。 比如以下這些。 ▼ 你應(yīng)該…… 我下班好餓,你應(yīng)該要做好飯。 我媽不容易,你應(yīng)該多讓著她。 家里好亂,你應(yīng)該要好好收拾。 孩子調(diào)皮,你應(yīng)該要多管管的。 每一句脫口而出的“你應(yīng)該……”,看似是瑣碎的嘮叨,但潛意識里是視對方的付出為理所應(yīng)當(dāng)。 其實,那個在家任勞任怨操持家務(wù)的人,和那個在外努力打拼的人,一樣辛苦和不易,一樣值得尊敬。 可如果看不到也理解不了對方的辛苦,只是一味提醒甚至是命令對方應(yīng)該怎么做,再深的夫妻感情,遲早有一天也會坍塌。 如果將“你應(yīng)該”,換成“辛苦了”,那么哪怕對方再疲憊,相信也會心有慰藉。 少一些強(qiáng)勢霸道的命令,多一些體貼溫和的認(rèn)可,婚姻就不會太差。 ▼ 都是你…… 都是你無所事事,胡思亂想。 都是你不懂事,兄弟才笑話我。 都是你太矯情,別人怎么不這樣? 試問,這種指責(zé)的語氣,誰愛聽? 每一句不假思索的“都是你……”,不是佯裝的嗔怒,而是極不耐煩的責(zé)備和嫌棄。 有句話說,最好的夫妻關(guān)系是遇事不責(zé)備。 因為知道你很重要,所以遇事不會輕易指責(zé);同樣,因為彼此知道愛的重量,所以會珍惜這份“不輕易責(zé)備”的包容。 沒有一段婚姻不是從磕磕絆絆走向白頭的。一遇到事情,就上綱上線地指責(zé)和埋汰對方,這樣的婚姻,遲早會失去溫度。 如果將“都是你”,換成“我不好”,或許在矛盾爆發(fā)前,對方的怒火就熄滅了。 少一些氣勢洶洶的責(zé)備,多一些將心比心的理解,婚姻就不會太苦。 ▼ 看別人…… 看別人身材保持得多好,你呢? 看別人飯做得多好,你呢? 看別人把孩子帶得多禮貌,你呢? 比刀子插在心口更痛的,是不斷比較和重復(fù)嘮叨透露出來的嫌棄。 這種日復(fù)一日的對比攻擊,不僅能形成一座山壓垮一個人,還能燃起一把火燒掉一個家。 那個愛鬧情緒但很在乎你的女人,那個刀子嘴卻豆腐心的女人……的確不是個完美的愛人,但也是個獨一無二的良人。 婚姻中兩個人都是在不斷磨合中,變得更適合彼此。 如果將“看別人”,換成“你很好”,或許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擁有的就是穩(wěn)穩(wěn)的幸福。 少一些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的比較,多一些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欣賞,婚姻就不會太累。 ▼ 隨便吧…… 這兩件衣服,哪件更適合我? 隨便吧,都可以。 周末帶孩子出去玩怎么樣? 嗯,隨便吧,無所謂。 你說咱帶點什么回老家? 隨便吧,你看著買。 婚姻里,常把“隨便吧,無所謂”掛在嘴邊的人,看似是極度信任另一方,但實際是“不在乎”的懶惰和敷衍。 就像武林高手之間的對決,你出招了,但對方躲、閃、不回應(yīng),招招打在棉花上。 那個曾和你耳鬢廝磨、激情澎湃的小伙,最終變成了只會說“嗯、哦、好”,吃飯做事“都行,隨你”的大叔老伴兒。 這樣無話可說的婚姻,又怎能抵御余生幾十年的孤獨寂寥呢? 尼采說過,能說到一起的人,才能一起終老。 所以,別再用“隨便吧”來敷衍對方,換成“一起來”,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重視和參與,那么再多的繁瑣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少一些滿不在乎的敷衍和搪塞,多一些牽腸掛肚的在乎和重視,婚姻就不會太難。 ▼ 其實,這幾句話只是生活中的日常用語,每件都輕如稻草。可最終能壓垮婚姻的,反而也是這一根根稻草。 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話,循環(huán)往復(fù),經(jīng)年累月,就成了扼殺婚姻的慢性毒藥。 有多少婚姻在夫妻倆的不能好好說話中茍延殘喘著,又有多少婚姻死于夫妻倆無話可說? 所以,婚姻從來就不是愛情的墳?zāi)?,那些不肯陪你好好說話的人,才是! 不要以為你們的婚姻很持久,就可以毫無顧忌將最犀利的一面,給到最親密的人。 語言是一把雙刃刀,可以傷人,也可以救人,如果你愛她,請不要把鋒刃對著她! 陪你的妻子好好說話吧,這對她來說,比一日三餐還要重要。女人都是懂得回報的,如果你肯對她好,她必定會雙倍奉還。 余生路漫長,愿每一對你們,都能避免語言溝通上的雷,順利躲過生活里的坑。最終在婚姻這趟旅程中,創(chuàng)造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