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帶優(yōu)優(yōu)去吃自助餐,剛出餐廳門,就聽見一個小男孩向媽媽炫耀,自己的帽子里藏了好幾瓶飲料,口袋里的糖塞得滿當當。
“我趁服務員沒注意的時候,悄悄帶了好多出來!”
小男孩為自己耍的小聰明和得到的便宜沾沾自喜,一旁的媽媽還笑著打趣說:“你這個小機靈鬼!”
這樣的孩子,自以為占到了便宜,可習慣一旦形成,往后吃虧的必然是自己!
這三類孩子,父母尤其要注意!
愛貪便宜的孩子
愛貪便宜的孩子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能絞盡腦汁想出各種辦法,卻始終算不明白,眼前是得了小利,未來卻會吃大虧。
優(yōu)優(yōu)班里有一位女生,一度被許多同學孤立,只因為使了些小心思,貪了不少小便宜。
比如把自己的蠟筆藏起來,卻借別人的來用,等別人的用完了,找她借的時候,她卻借口沒帶。
在教室里撿到同學的錢,她也悄悄揣著,默不作聲。
甚至班里買來裝飾教室的公共用品,她也會偷偷帶回家。
久而久之,大家自然對她避而遠之。她貪得小利,卻丟了誠信、失了友誼。
許多小孩有愛貪便宜的習慣,往往是受父母的影響。
一次我們?nèi)コ校匆娨晃粙寢屨驹谠嚦云访媲?,不停地試吃,還不斷把試吃品塞到孩子手里。
孩子起先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扯著媽媽衣袖問:“媽媽,這是給大家吃的,我們都吃了,這樣好嗎?”
媽媽甩開孩子的手:“有什么不好的,這本來就是免費的,我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這時候孩子臉上難堪的表情反而舒緩下來,似乎接受了媽媽所謂的“道理”。
孩子的目光短淺、貪圖小利,很多時候就是從父母的愛貪便宜開始的。
這一小小的習慣,小時候父母還敢夸他“機靈”,長大了卻最容易遭人嫌棄。
愛找借口的孩子
面對錯誤、責任,很多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害怕,這時候,機靈的小孩卻往往能找到借口為自己開脫。
可這樣的機靈于孩子的成長而言,卻未必是好事。
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知否》里的墨蘭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明明是自己想去前廳偷看伯爵府的公子,兩個妹妹不過是好奇才跟了過來。
她卻在被眾人發(fā)現(xiàn)之時,把兩個妹妹一把推了出去,自己反倒裝成了被無辜牽連的第三者。
最后,父親狠狠地懲罰了兩個妹妹,到頭來還安慰了明明犯錯的她。
她這般機靈在林小娘眼里看來,那就是聰明,因為她的母親同樣習慣了滿腹心機,以各種借口為自己和孩子犯下的錯開脫。
可最終,她們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既沒守住幸福,也沒贏得人心。
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各種理由推卸責任的事情也時有發(fā)生。
上次同事還跟我說,孩子不小心把花瓶打了,卻立馬指著1歲的弟弟,說是弟弟干的。
1歲的孩子連花瓶都夠不到呢,孩子這個笨拙的謊言,也讓同事哭笑不得。
其實找借口是很多孩子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尤其是機靈的孩子,可是千萬不能讓孩子把“找借口”變成“愛找借口”!
因為一旦找借口形成了習慣,孩子就自然而然就會變成耍小聰明、逃避責任,還沾沾自喜的人。
養(yǎng)成了這樣的壞習慣,未來如何出息呢?
沉迷游戲的孩子
現(xiàn)在,各種手機游戲,網(wǎng)絡游戲充斥著孩子們的世界。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就已經(jīng)每天吵著要父母的手機玩游戲了。
隨著觀念的轉(zhuǎn)變,很多父母對孩子玩游戲的態(tài)度也開始開明起來,覺得也可以開發(fā)智商,孩子愛玩游戲,說明腦筋轉(zhuǎn)得快、聰明。
可是若是不加以控制,再聰明的孩子也會毀于沉迷游戲。
我想起幾月前,全家一起滿城的網(wǎng)吧找沉迷游戲的侄子。
因為孩子還沒成年,原則上是沒辦法進網(wǎng)吧的,于是我們只好大街小巷去找非正規(guī)的網(wǎng)吧、游戲廳,看看孩子會不會去里面。
走進那些游戲廳的時候,我驚呆了。
不僅僅是侄子那般十幾歲的孩子,還有很多三四年級甚至更小的孩子,一碗吃完的泡面盒子放在面前,滿眼紅血絲,直愣愣盯著電腦屏幕,開始各種游戲“廝殺”。
我想起侄子小學時候一直是班里的三好學生,學習好,人又乖巧。
可上了初中,卻不知怎么漸漸沉迷上了游戲,隔三差五就找爸媽要錢充游戲,有時候假裝在睡覺,實際卻捂在被子里打了一夜游戲。
他爸媽氣得砸了他的手機、拆了家里的網(wǎng)線,可他依舊執(zhí)迷不悟,漸漸地,網(wǎng)吧變成了他時常的根據(jù)地。
玩游戲的小聰明,永遠不能替代學習積累的智慧。走不出讓人沉迷的游戲,就無法把控自己的人生。
尤其對現(xiàn)在的孩子而言,游戲的世界總是讓他們太著迷,父母不加以監(jiān)督,游戲隨時會毀掉孩子的聰明!
父母教育得好,每個孩子都能找到獨特的聰明,可孩子的聰明若是用錯了地方,再聰明的孩子也難有出息。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他們的成長與成才不僅需要家長們的關(guān)愛,還需要培養(yǎng)和訓練,通過打磨和訓練變成一塊美玉。
當看到其他孩子自信獨立、敢于表現(xiàn)、情商高的時候,我們會不會覺得孩子不夠積極勇敢,猶豫不決?
當看到其他孩子自己承擔責任,能領導他人,膽商高時,我們會不會煩惱孩子需要操心的還太多,難以獨立自主,有膽有量?
當看到其他孩子學習自主,成績拔尖,有禮有節(jié)時,我們會不會擔心孩子的學習能力跟不上,與人交往不善言談?
當孩子出現(xiàn)任性、依賴性過強,還是孤僻、不合群、多動、暴躁、攻擊行為、恐懼、口吃等中的行為時,我們是否還在苦惱迷茫?
現(xiàn)代社會,孩子們正經(jīng)受各種的溺愛、過分保護、攀比、誘惑、過度的干涉等等,在種種的環(huán)境影響下,小小的身心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刺激,如果沒有做好及時的發(fā)現(xiàn)引導,極易導致孩子身心的負向發(fā)展,產(chǎn)生不自信、專注力差、排斥學習、沖動多動、恐懼、功能退化等表現(xiàn)。長此以往,很容易誘發(fā)兒童的各種心理行為問題。
推薦《普蕾成長計劃》(點擊詳細了解),為本教研傾力打造,家長育兒過程中的絕佳助手,采用美國兒童游戲治療的理念,通過游戲、故事(情景劇)、繪畫、沙盤等形式一起跟孩子互動,在導師的心理干預下,針對性地培養(yǎng)和訓練孩子的情商、逆商、心商、膽商、專注力、自信心、自控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內(nèi)向改變等10種能力,幫助孩子自我療愈,改善自己的心理和行為,并激發(fā)其內(nèi)在的潛能,讓孩子的身心都能夠得到快速提升、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