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厭學的情緒嗎?廣州為本教研-心理咨詢中心:所謂厭學情緒,是學生對學習以及與學習有關的事表現(xiàn)出厭倦甚至厭惡的心理現(xiàn)象。厭學情緒常常表現(xiàn)在不按時完成作業(yè)、課堂上與老師作對、逃課等行為上。

小兵是一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在班上學習成績屬中等偏下。小兵從小父母離異,與外婆一起生活。父親由于自身經濟情況較差,很少給予小兵照顧。母親再婚后,曾接小兵和繼父一起生活,但繼父要求較為嚴格,曾因為小兵犯錯而責罰他,以致小兵對繼父一直耿耿于懷,再不愿與母親生活在一起,之后一直與外婆生活。
小兵在小學時,各科成績都很優(yōu)秀。進入初中以后,學習開始有點吃力,在一次期中考試沒考好之后,小兵就覺得心里特別煩躁,經常說頭痛、難受,不想上學。初二上學期開學后,班級里一個同學告訴他打游戲很好玩,他從此迷戀上了打游戲,以至于上課總是無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課老師講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老師針對他的表現(xiàn),多次批評教育他。但是由于沒有父母關心和管教,他不愿聽課,不愿記筆記,拿起課本就煩,學習成績下降很快,而成績越下降就越不愿學習。
這是一個學生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引起成績下降,并最后導致厭學的事例。小兵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既有家庭關心和教育的不足,也有自身的因素。缺乏家庭教育導致小兵性格較為內向,個性自卑、孤僻、不合群,當遇到問題的時候,缺乏社會支持。而小兵渴望取得好成績,對自己期望很高,但是初中的學習內容比小學深奧,學習方法也會不一樣,由于缺乏家長指導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小兵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反而逐漸下滑,導致他學習動力不足、喪失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用逃避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小亮的媽媽最近一直很苦惱,自己的兒子最近不知道為什么一提到學習就心情煩躁,一拿起書本,就哈欠不斷,寫作業(yè)時也磨磨蹭蹭。媽媽讓小亮復習功課,他就沖媽媽說一句:“沒什么好看的?!眿寢屪穯柫税胩?,小亮才冒出一句:“學習真沒意思,真累!”媽媽很是焦慮,找到了班主任,班主任直截了當地告訴媽媽,小亮現(xiàn)在十分厭學,班主任也正要找家長聯(lián)系呢!
小亮的這種對學習的反應,實際上是厭學的一個典型案例。對學習煩躁、厭煩,不想學,但又不得不學,于是出現(xiàn)了消極應付的情況。長時間的厭學,會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個沉重的負擔,從而造成很嚴重的后果,也使家長非??鄲?。造成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
主觀上看,或是因為學習中經常遇到挫折造成的。如考試失利、排名落后、努力難以取得成就,從而感到自己不是學習的材料,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興趣,失去信心,產生厭煩的心理?;蚴且驗閭€體的懶惰、不思進取造成的。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學習者要經過“苦?!钡哪?。由于懶惰、不思進取,學習處處遇到困難,就自然討厭學習了。
客觀上看,有的教材內容的陳舊、單調、枯燥也會引起學生的厭學。
一項針對青少年的調查表明,62%的學生由于對課本上所選課文的內容沒有興趣或是對其難以理解,從而產生厭學心理。教育者往往也是厭學的一個直接原因,教育方式的不當或不尊重學生,往往也會造成其厭學心理。
曾有一位大學生回憶說:“我曾經非常喜歡歷史,但到了高中后,歷史課只是一種模式,即學生先看,看完后老師講重點,剩下時間去背,再然后是考試,慢慢地我就討厭歷史這門課了?!眳拰W的原因主要是嚴重缺乏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學習進人高能狀態(tài)。在濃厚興趣推動下的學習活動,一旦成功,就會產生學習的價值感、榮譽感和喜悅感,進一步強化了學習的需要,青少年將會采取更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行為。
那么,該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克服厭學心理呢?
1.樹立正確的進步觀
很多學生有一個錯誤的進步觀:分數、名次進步了才是進步,所以學習的目的成了追求分數。即使知識學得不扎實,只要考試成績還過得去,就沾沾自喜。相反,即使自己努力了,也學到知識,培養(yǎng)了一些能力,但由于這次考試的試題,恰好大部分出在自己掌握的知識范圍之外,導致分數不太理想,而垂頭喪氣,喪失信心,甚至從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這都是錯誤的進步觀惹的禍。
正確的進步觀應該是:今天,我們學會了一條成語,是一種進步;記住了一個單詞,是一種進步;學會了一道數學題,是一種進步……那么,只要在學習,我們天天都在進步,時時都在進步。這才是正確的進步觀。
厭學情緒,很多情況下就是由錯誤的進步觀引起的。一旦樹立了正確的進步觀,學生就會時時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也享受著進步的喜悅。慢慢地,厭學情緒就可以克服。
2.設置恰當的學習目標
設置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剛開始目標不要過高,過高的目標容易使自己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往往欲速則不達;目標太低則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所以目標要明確為中等難度,可以近期達到。
3.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薄胺椒▽︻^,事半功倍?!?/div>
這些名言俗語都強調了方法的重要性。
4.進行正確的歸因
每個人對自己成就情境的歸因不同,就會引起認知、情緒和行為反應的不同。合理的歸因可以提高自信與堅持性,而錯誤的歸因會增加自卑和自棄等不良情緒和行為。如果我們在考試中沒有取得好成績,這并不能說明自己不如別人,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高估了學習中的困難,低估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
正確認識自己,認識課程的難度。要相信自己,課程也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難,只要自己努力,一定會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