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孩子把錢用在了什么地方,這樣父母可以從中知道孩子內在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同時冷靜思考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面是需要進行改變和適時幫助孩子進行正確選擇。
2、父母平時對自己的錢要管理好,在家不要把錢包隨處亂放,平時不要在孩子身上“任性”花錢,比如用錢討好孩子、給錢當做獎勵給孩子,無形中給孩子“種下”了誘因。與其用錢去獲得孩子的心不如多在情感和心理上多關注孩子,以免孩子因為內心孤獨而通過“偷”來補償自己。
3、發(fā)揮零花錢的作用。一般來說孩子上了小學之后父母就要重視起來關于零花錢的事,每月固定給一些零花錢,大致確定平時可能需要買哪些東西后,讓孩子自己自由支配,不要過于嚴苛。平時培養(yǎng)孩子對金錢的管理能力也會有助于孩子處理的自己欲望。
4、當父母發(fā)現孩子偷拿錢的時候,可以對孩子的需求表示理解,同時也需要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如果需要用錢可以和爸媽提,一起來商量怎么解決,偷著拿錢的行為是不能再有的。未成年孩子們的行為習性都沒有最后的定性,父母及時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滿足一些需求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
5、千萬不可采用“審問犯人“的方式來“提問”孩子,或者強逼孩子認錯,建議用比較和緩的方式去“點”他們,讓他們知道父母清楚他們犯錯誤了。 如果粗暴地“抓犯人”,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會導致孩子不承認和敵對的行為。
6、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偷錢的原因,才能想出杜絕此項行為的方法。如果孩子是為了買某種東西而偷錢,而且比較合理,媽媽盡可以滿足,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已經有一個手表了孩子還要買手表,媽媽盡可以“借錢”給孩子,讓孩子日后還,一來可以避免孩子偷錢,二來還可以養(yǎng)成慎重的購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