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困難的階段是什么?答案一定是青春期。因為你永遠無法預測他們容易點燃的腦袋在下一秒會做什么。
不久前,廣東東莞的一名12歲男孩因為與母親吵架而興奮不已,甚至上演了一場“碟中蝶”。他把自己鎖在房間里,用窗簾和床單爬出窗外,打算離家出走。沒想到窗簾不夠長,男孩被困在10樓的空調上。幸運的是,消防隊員及時趕到,安全地救出了孩子。
這似乎是一場鬧劇,但許多家長也有同樣的感受。青春期的孩子太不講理了。他們情不自禁地說,聽勸告,在幾次訓斥后“站起來”,好像他們的父母是他最大的敵人。事實上,這只是青少年兒童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

李玫瑾教授說過:由于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兒童的叛逆、對父母的不尊重和自我主張是青少年時期的常見現(xiàn)象。打破僵局的關鍵是了解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
以下九個字都是青春期孩子的全部訴求。
01求關注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做“歸屬感”。心理學阿德勒指出,人們最重要的基本需求是歸屬感。歸屬感實際上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強烈的自我意識、被關注和關心可以讓他確認自己的價值。如果不管他們怎么努力,都得不到關注,孩子的內在自尊就會很低,甚至成為一個永恒的空缺。
姜文曾經(jīng)在節(jié)目中談到過,他說自己最大的失敗是與母親的關系。他試圖討人喜歡,但他母親不高興。表面上,姜文是為了讓媽媽開心,但實際上,他真正想要的是媽媽的贊賞和肯定。只有關注,我們才能有信心和價值。然而,一些家長會很困惑:我已經(jīng)給了我的孩子所有的關注,甚至不時想要關注,但孩子們并不感激。原因很簡單。父母和孩子的擔憂是不同的。父母只看到孩子的外在行為,但孩子渴望內心的理解和同情。
在電視連續(xù)劇《小歡喜》中,姬陽陽的父親因為工作離開了很長時間。他懷念兒子的成長和應有的關注。后來,當一家人終于團聚時,這種遲到的關注并不是孩子想要的。在他父親看來,他應該關注孩子們的成就。如果他喜歡賽車,他只是在瞎混,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姬陽的眼里,他的父親不理解也不關心自己。他總是一個專橫的人。因此,父親管理得越多,姬陽陽就越叛逆,父子一度陷入僵局。
尋求關注是青春期孩子最大的要求之一。然而,這種關注并不局限于成就,不僅僅是外在表現(xiàn),而是兒童的內心感受和情感。我看到你,我關心你,是青春期孩子的真實愿望。
02求尊重
李玫瑾教授說過,面對青少年,最重要的是尊重他們。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高會突然改變。這種視覺變化將使他們要求與父母享有平等的權利。此時,如果家長不改變溝通方式,仍然以訓斥、攻擊甚至暴力的方式對待他們,孩子們將在“老師,請回答”節(jié)目中進行更極端的對抗。
節(jié)目《老師請回答》中,17歲的男生小駿,叛逆到有些令人驚訝。用他父親的話說,他對父母沒有敬畏和恐懼。他點名責罵母親,拳打腳踢父親,甚至到了斷絕父子關系的地步。除了互相抱怨和責備,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溫暖。在節(jié)目現(xiàn)場,小軍還對父母大喊大叫:我不可能尊重你們的。
在被詢問后,小駿說出了他不服從父母的原因。高中一開始,他就交了很多朋友。有一次他放學后出去,他的朋友們在門口等他。但是在那個時候,他的母親在全校同學面前喊他的名字,讓他很尷尬。從那以后,他在學校成名了,這使他很尷尬。這種憤怒和羞恥使他的行為變得極端,并開始以父母對待他的方式進行報復。在與父母的長期戰(zhàn)爭中,他的行為逐漸失控。
小駿的母親很難理解。她反復說,我已經(jīng)道歉了。你還想要什么?但她不明白,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面子比一切都重要。當時的尷尬過去了,但留在孩子心里的傷口沒有愈合,一直在流血。孩子的每一次不服從都是為了發(fā)泄當時無法消化的憤怒。對待青少年兒童,無論我們的出發(fā)點是什么,立足點都必須基于尊重。有事多商量,凡事少命令。
作家周國平說:與孩子相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孩子。從根本上說,這是把孩子視為一個靈魂,一個擁有自己獨立人格的個體。獨立是青春期孩子最大的宣言。
03求理解
青春期孩子面臨的壓力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在這個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時期,他們有著前所未有的自尊,想要證明自己,但他們很敏感,容易受挫。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內心的掙扎,使用錯誤的方式,孩子很容易在對抗中越走越遠。
電影《回到過去擁抱你》中,彭昱暢飾演的男生張子揚,一開始是如此遲鈍,以至于他幾乎沒有存在感。他父親是學院院長。他通常對他嚴格,鄙視他,這也導致了他的懦弱性格。在學校里,他長得很丑,被同學嘲笑為“矮小而沮喪”,經(jīng)常被同學欺負。有些女孩已經(jīng)暗戀了很長時間,但她們沒有勇氣說出來。他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關注。后來,章子陽迷上了搖滾樂。他濃妝艷抹,夸張的造型,凌亂的頭發(fā)在校園里穿梭。搖滾樂充滿了他的自信。
然而,他的父母對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事一無所知。他們不理解孩子內心的痛苦,也看不到孩子被壓抑的情緒。父親斷線后,章子陽徹底爆發(fā),父子倆分手。張怡云博士。在心理學方面,他說:青少年兒童經(jīng)歷了一段身心風暴期,尤其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幫助。
孩子的變化不會突然發(fā)生。他們的行為背后必須有誘導動機和情感。例如,如果你想獲得自治權,你就不再想聽父母的安排。例如,如果你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你在學習和外表上都沒有自信。例如,我對生活感到困惑,看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意義。面對孩子們的反抗,父母的譴責和蔑視只會適得其反。放下孩子們的批評,了解他們的處境,用耐心和智慧進行更有效的指導。
就像不久前,西安一個14歲的男孩厭倦了上學,他的父母的教學和溝通沒有任何效果。經(jīng)過深思熟慮,父親決定辭職,和兒子周游中國。這一舉動引發(fā)了很多問題,但父親開始理解沖突中的孩子,并選擇了不同的溝通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可能魯莽或偏執(zhí)。然而,正因為如此,他們需要我們成年人的理解、接受和支持。父母首先要學會退縮,理解孩子的困難。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愿意走進家門,理解父母的真實意圖。
高爾基說:“青春是一個普通的名字。它快樂美麗,但也充滿了艱苦的訓練。”青春期的叛逆和掙扎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jīng)歷的痛苦。疏遠的父母最終可以完成心理上的斷奶;只有堅持自我,我們才能走向思想和人格的獨立;自尊是敏感的,所以我們可以感覺并保持我們的界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很容易感到挫折和痛苦。有時,外面的釘子越多,孩子在里面的感覺就越脆弱和混亂。盡量關注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理解孩子的困難。當孩子們進入青春期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此刻所有的努力和愛都會在未來產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