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們聽說過“可怕的2歲”嗎?這其實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一系列的拒絕行為就是孩子的獨立宣言。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哪些“叛逆”行為呢?
東西沒擺放整齊,孩子就大哭大鬧。我們家長可能覺得沒什么問題,但是對于孩子來說,東西沒擺放整齊就是打破了他自己的世界規(guī)則。
孩子會變得“自私”,不愿意與人分享。家長不要認為孩子是學(xué)壞了、或者不乖,這其實是孩子的物權(quán)敏感期,這個時候,家長就先不要勉強孩子和別人分享啦。
對于周圍提出的要求、說的話都是拒絕。有時候自己提出的要求,爸爸媽媽做到了,但是孩子還是會一直在說“不”。
玩游戲不能接受失敗,像搭積木一直倒、和小伙伴玩游戲輸?shù)脑挘瑫蟪炒篝[,不愿意接受失敗的結(jié)果。
如果您的孩子在2-3歲出現(xiàn)兩種以上的行為表現(xiàn),那就代表您的孩子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那么對于孩子“可怕的2歲”,爸爸媽媽們應(yīng)該怎樣應(yīng)對呢?不要慌,現(xiàn)在小為就給大家支支招!
當孩子想要某個家里有的玩具時,家長要堅定地告訴孩子:“家里有,如果繼續(xù)鬧下去,我們就回家。”
當孩子生氣時,讓她知道自己在生氣,如果說出來,爸爸媽媽知道你的想法,或許能給你一些方法,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出來。
2歲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形成自我意識了,所以家長不如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吃飯、去穿衣。
或許孩子有時候表現(xiàn)會很過分,但爸爸媽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打罵或者當眾批評孩子。孩子正處于敏感期,打罵、當眾批評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更強烈的抵觸情緒。
多帶孩子到戶外參加活動,不僅能夠讓孩子充分“放電”,還可以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的人,幫助孩子成長。
與孩子交流時,講話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像朋友一樣溝通,耐心聽聽他內(nèi)心的想法,換位理解孩子行為的背后原因。
有些事情的決策讓孩子參與到其中,減少直接的否定。例如逛商場,提前告訴孩子,并給他做選擇:去商場后我們只能買一個玩具或者一個零食,你只能選一個。讓孩子做決定,避免到商場后出現(xiàn)哭鬧、還有爸爸媽媽當場否定他決定的局面。其實“可怕的2歲”并不可怕,抓住這個階段,孩子會有飛躍性的變化。
預(yù)約方式二:
預(yù)約咨詢,聯(lián)系顧問老師(微信同號)
159-1443-8914 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