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性格特內(nèi)向、膽小,聲音大一點、有只蟲子飛過,就會嚇得哇哇大哭,抱著我不放,該怎么做能讓孩子膽子大一點?女兒已經(jīng)6歲了,但是特別怕生,平時和我們熟悉的人待在一起還好,但是去到陌生的環(huán)境、見到陌生人,就會躲起來,陌生人和她說話就緊張得話都說不清,該怎么辦?我的孩子不敢和別的孩子交朋友,這樣內(nèi)向、不合群怎么搞?
我們家長對于孩子的內(nèi)向如此擔憂,其實是擔心自己內(nèi)向的孩子將來無法融入社會,脆弱、害羞、不合群、抗壓能力弱等特質(zhì)在以后在生活中容易遭受挫折、磨難。但,大家真的清楚“內(nèi)向”的含義嗎?
紀錄片《孩子的小宇宙》中,有一個4歲的小女孩叫泰絲雅。她來到幼兒園第一天的表現(xiàn)是這樣的:在一旁默默看著小伙伴玩耍,一整天自己呆著,不說話、身體緊繃、一直握著拳頭。看到這里,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了吧?一個內(nèi)向的女孩。不是的,在幼兒園里通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后,她就開始出現(xiàn)交朋友的強烈意愿與行動:主動接近小伙伴、尋找共同話題.....并且就算被拒絕也不放棄、不氣餒。在幼兒園一個星期結(jié)束前,泰絲雅成功地交到了朋友,融入新的集體。

其實內(nèi)向是一個人的性格,是天生的,而且內(nèi)向也不代表就是害羞、不合群、膽小,并不相等。既然內(nèi)向并不是膽小、不合群、自卑,那么我們家長一直擔憂的特質(zhì)到底是什么?
《孩子的小宇宙》中對兒童做了兩種分類:蒲公英型兒童和蘭花型兒童。蒲公英型兒童天生堅強,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聳聳肩就算了;而蘭花型兒童就天生比較敏感,遇到不如意時,感受更加深刻。
說到“敏感”不得不提一下20世紀心理學家杰爾姆·卡根用二三十年做了一個關(guān)于兒童應激反應的實驗。卡根讓500個4個月大的嬰兒去經(jīng)歷團隊精心選擇的新奇事情,如聽錄音、聽氣球爆炸的聲音、看彩色的手機在眼前晃動、聞酒精棉簽的味道。接受實驗的孩子對刺激分別做出了不同的反應:有20%的嬰兒一邊嚎啕大哭,一邊用力蹬著雙腿并揮舞著胳膊,卡根稱這些嬰兒為“高度應激群體”;約有40%的嬰兒依然保持安靜,偶爾動動胳膊動動腿,完全沒有過度的反應,卡根稱之為“低度應激群體”;剩下40%的嬰兒的表現(xiàn)則介于兩者之間。卡根還預測,反應強烈的孩子更可能成長為安靜的人,而反應平靜的孩子,更可能成為外向的人。經(jīng)過二三十年對這些孩子的追蹤,結(jié)果如卡根所料。這是為什呢?因為“高度應激群體”比較敏感,當他們遇到可怕、害怕、恐慌、焦慮等刺激時,他們的感受會更加深刻。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高度應激群體”會更謹慎,在做事、交往的過程中會花更多的時間來觀察、適應。這就是內(nèi)向的本質(zhì):高度應激,敏感。這也意味著,“高度應激”的孩子更容易退縮和害怕。孩子容易退縮、害怕、遇到困難就逃避、無法良好地適應社會等才是我們家長最擔憂的地方。
一直在說著好困擾啊、怎么辦的爸爸媽媽們,你們有仔細想過,你們希望“內(nèi)向”的孩子做出怎樣的改變嗎?其實,任何一個人在面對刺激、突發(fā)狀況、壓力時,都會本能地害怕,更何況是“高度應激”的孩子呢?所以在養(yǎng)育孩子時,我們不是要讓“內(nèi)向”的孩子變成“外向”的孩子,而是要培養(yǎng)一個“心理彈性”強的孩子,是社會適應能力強,能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在困難、挫折中勇敢站起來的孩子。“心理彈性”指的是當一個人遇到逆境、困境乃至壓力的時候,能否用積極的方式去消化、面對的適應能力。
孩子是如何成長的?是通過一次次克服困難、恐懼、直面挫折來認識問題、認識困難,獲得掌控感。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所以在培養(yǎng)高度敏感的孩子時,家長要給孩子多一些接觸新鮮事物、面對適度壓力的機會。當然,這壓力是要適度的,需要我們觀察孩子來進行調(diào)節(jié)。當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崩潰大哭、怎么勸說都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時,說明壓力已經(jīng)超過孩子的可承受范圍,這就需要家長來退后一步,減少孩子的壓力。
有的家長在養(yǎng)育孩子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如果孩子做不成功某件事,就會強制孩子去做,直到孩子做成功為止。
這樣的方法不僅不能幫助孩子,還會讓孩子對某件事敏感度上升,更害怕、逃避。當孩子面對困難、挫折、壓力無法完成事情時,家長不用催促、呵斥,而是喲啊接納孩子,安慰他,讓孩子學會用積極的方式去消化不良情緒。
大多數(shù)家長都是非常關(guān)心自己孩子的成長的,然而工作的繁忙也讓許多家長沒辦法一直關(guān)注自己的孩子,所以聰明的家長就會借助科學、專業(yè)的方法去幫助孩子提升心理彈性?!镀绽賰和嗌倌瓿砷L評估》就是非常受家長喜愛的一種。
《普蕾兒童青少年成長評估》是以心理學中兒童游戲治療的理念技術(shù)、方法和工具為主來獲得信息,對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等心理現(xiàn)象做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的客觀鑒別、評估與訓練的系統(tǒng)過程。采用國際兒童游戲治療的理念,通過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游戲、故事(情景劇)、繪畫、沙盤等形式一起跟孩子互動,在專業(yè)老師的心理干預下,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和訓練孩子,提升和培養(yǎng)孩子能力,幫助孩子自我療愈,改善自己的心理和行為,并激發(fā)其內(nèi)在的潛能,讓孩子的身心都能夠得到快速提升、全面發(fā)展。
方法一:
掃描下方二維碼,預約評估

方法二:
服務熱線 159-1443-8914
方法三:
預約評估,聯(lián)系顧問老師(微信同號)
159-1443-8914 趙老師
孩子的性格、情緒、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來進行,希望我們能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讓孩子從心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