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觀點認為,所謂命,就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條件,包括你的遺傳基因、先天健康狀態(tài)、家庭出身、六親恩怨等等。所謂運,就是你所經(jīng)歷的人生歷程?!懊笔窍忍斓?,與生俱來的,你無法影響的因果累積;“運”是后天的,是發(fā)展和變化的,由先天和后天兩個因素共同影響。
以上觀點我是認同的,所謂“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家庭出身、遺傳基因、時代背景等等的“命”我們改變不了,但后天的“運”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奮斗予以改變。
并且,我們縱觀中國歷史,很多名人都是通過后天努力改變的命運。
晚清中興之臣曾國藩,以一介儒生的身份出將入相,成為晚清王朝的一根柱石,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殘喘了60年。曾有人用一幅對聯(lián)來概括曾國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他曾經(jīng)說過:“三分努力,七分命運。”
諸葛亮隱居十年,潛心學(xué)問,才有了后來劉備的“三顧茅廬”、隆中對三分天下、火燒赤壁、巧借荊州、七擒孟獲和六出祁山等主要功績。他也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p>
朱元璋一個放牛娃,溫飽都是問題,被逼做了和尚,最后竟成為了明朝開國皇帝。
通過后面努力改變命運的歷史名人,我最佩服的還是曾國藩。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亦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p>
“年少不懂曾國藩,讀懂已是淚滿面”,應(yīng)該是我現(xiàn)在讀曾國藩的真實寫照。
我的床頭書是幾大卷的《曾國藩全書》。每每在夜深人靜之時,繁忙工作之余,半躺在床上,一本曾國藩,就可以讓我在世俗生活中求得心靈的安頓和精神的愉悅。品讀曾國藩波瀾壯闊的一生,參悟其睿智深邃的至理名言,由有限而進入無限,對我而言,這是心靈最充分的放松。
很多朋友應(yīng)該聽說過曾國藩小時候的這樣一個故事。曾國藩一次在房間背書,恰好一個小偷潛入他家里想實施盜竊,小偷于是藏在梁上等待機會。不想,曾國藩背誦一個晚上還是不會背,小偷實在受不了,跳下房梁,當(dāng)著曾國藩的面把書背了一遍,并嘲笑了曾國藩一番后而揚長而去。
這個故事可以說明曾國藩年少時并不聰明,甚至可以說是愚笨。
事實上,曾國藩身體稟天生的資質(zhì)都很差,他一連考了七次,才中舉人,得以有機會進京當(dāng)官。
他經(jīng)歷的七次失敗如下:
第一次,曾國藩意料之中的落榜。他父親安慰他,你才考一次,不要灰心。
第二次,又落榜。他父親說,事不過三。
第三次,再落榜。他父親說,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四次,照樣落榜。他父親說,下次爹還陪你考。曾國藩熱血沸騰,更加努力讀書。
第五次,雖未入圍,曾國藩獲得“佾生”資格。獲“佾生”資格后,下次考試可直接院試,不必縣試和府試。
第六次,他和父親再次落榜。
第七次,曾國藩終于考中舉人。
如果是我們普通人,不要說堅持七次,兩三次就放棄了。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當(dāng)初我在南昌脫產(chǎn)進修本科的一個哥們,發(fā)誓非北大研究生不考,沒有考上就不剃發(fā),直到第五年終于成功了,等拿到北大通知書那一刻,他的頭發(fā)已經(jīng)及腰。
曾國藩和這個哥們的毅力,我特別佩服。
再說曾國藩,中舉后,由于從小地方來到京城,什么都不懂,曾國藩時常被同僚嘲笑。但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短短幾年間,曾國藩從翰林侍講到禮部侍郎,十年七遷,連躍十級,他的晉升速度在同為大清當(dāng)官的湖南官員中是最快的。之后,曾國藩作為一介書生從軍,組建湘軍,力挽狂瀾,剿滅太平天國后,以鎮(zhèn)主之功全身而退,善始善終。因此,就有了“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官當(dāng)如曾國藩”之說。
那么問題來了,天資愚笨的曾國藩為什么可以人生這么成功,為什么他可以“逆天改命”,而我們在座的許多朋友卻做不到?
這個話題說的人太多了,給出的那些答案我們的耳朵都聽出了老繭,諸如自律、勤奮、毅力之類。而其實,都沒有說到點子上。
我認為,真正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是你有怎樣的人生目標(biāo),有著怎樣朝著目標(biāo)前行的規(guī)劃。只要堅信努力終究會有回報,何時成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我們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抱怨命運的不公,因為命運不是用來埋怨的,而是用來改變的。所謂命運注定,不過是失敗者為自己找的借口。一個人的前途,是由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淚水所決定的。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中國歷史上另一個圣人王陽明。
1506年,那一年王陽明35歲,因打抱不平為言官上疏,被大太監(jiān)劉瑾下詔獄,受廷杖四十,流放到當(dāng)時的煙瘴之地貴州龍場擔(dān)任驛站站長。
在趕往龍場的路上,一路被劉瑾派來的錦衣衛(wèi)追殺。然后到了鼓山,在一座破敗不堪的小廟里又差點被老虎吃掉。
歷經(jīng)兩年的坎坷和種種非人磨難,王陽明終于到達了龍場。
來到龍場,沒有吃的和住的。
龍場驛站已經(jīng)殘破荒廢,根本無法使用和居住,王陽明和三個仆人只好自己動手建了一間茅屋暫時遮風(fēng)擋雨。他們以荊棘叢為墻,壘土為階,砍木為梁,茅草遮頂。建好的茅草房還沒有人的肩膀高,僅僅能夠讓四個疲憊之人躺下來休息。茅蓬四面都有風(fēng)吹進來,屋頂?shù)拿┎葸€漏雨,他們就在這無邊無際的森林中,像原始人一樣生活。
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王陽明嘗試和當(dāng)?shù)厝舜蚪坏?,所幸,龍場附近的苗族百姓們接納了他們,王陽明也逐漸獲得了他們的尊重。
在龍場險惡的環(huán)境下,王陽明不斷思索圣人之道,其陽明心學(xué)終于橫空出世。
之后,王陽明還憑借其所學(xué)兵法和韜略,平定了1519年的寧王之亂,立下了不世之功和千秋偉業(yè)。
無論我們縱觀曾國藩還是王陽明的一生,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無論面對命運的多么不公,他們沒有抱怨,而是勇敢面對艱難險境,他們內(nèi)心都充滿了抗?fàn)幟\的力量。
我們?nèi)魏稳说娜松?,總會像曾國藩和王陽明一樣,有一段異常艱難的路需要獨自走完,無人陪伴,無人依靠。這段路注定泥濘不堪,風(fēng)雨交加。而我們,需要的就是不斷修煉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無所畏懼,一往無前。要堅信,走完坎坷之路,經(jīng)歷狂風(fēng)驟雨,后面就是康莊大道,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