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有“路徑依賴”,所以心理成長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那些之前讓自己受益的行為模式,會在接下來的自我超越中會扮演阻礙者的角色。因為,我們會對未來充滿未知,所以,很多時候不太敢下定決心放棄過去模式。
即便我們真的痛定思痛了,那些既有的模式早已進化成“變色龍”,讓我們無法辨認。
所以,外部的分析、溫暖、促動都是被動的,只有這個人真心想要成長,才有可能實現(xiàn)效果。
所以,心理成長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拳擊場上,拳手最喜歡打?qū)Ψ侥膫€地方?
當(dāng)然是受傷的地方,和對方比較脆弱的地方。
人際交往中,別人更容易觸犯到你的那個地方?
當(dāng)然是你自己敏感的地方,以及沒有釋懷和超越的地方。
心理成長中,我們會因為什么而停滯不前?
當(dāng)然是那些我們的盲區(qū),以及可以給我們帶來好處的一些固有的舊模式。
拳手,不僅僅要有進攻的能力,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薄弱點。不然,在戰(zhàn)斗中他會花費很多精力保護薄弱點,從而減少了勝利的可能性。
一個人,要不斷的自我反省和覺察,看看自己的“小辮子”和“尾巴”為什么會很容易被人家踩到和抓到。
必要時候減掉辮子,或者夾住尾巴一點,這樣人際關(guān)系沖突就會減少。
內(nèi)耗減少,幸福感會提升,成功的幾率也會增加。
我看到很多很“專業(yè)”的心理成長者,他們不乏聰慧者,不缺高學(xué)歷者和高成就者,但都遇到一個“瓶頸”。
一邊希望自己可以螺旋式上升超越自己,一邊又不能放下舊有模式的這種路徑依賴,所以,在撕扯著走過了既風(fēng)光又落寞的人生。
心理成長,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