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成就感,可能是個坑
在幾年前的某次課程上,一位咨詢師說:“我一天做8個咨詢?!庇行湴恋那榫w在她語言的背面。有人問她:“你不累嗎?”她說:“一點都不累,很充實,看著我的來訪者感覺很好地出了咨詢室等門,我覺得很有成就感?!?/p>
我并不反對通過工作或者別的事情獲得成就感。但唯一,通過咨詢得到成就感,還是讓我感到有些異樣。
在咨詢關系中,來訪者會呈現(xiàn)糟糕的狀態(tài),也會因為咨詢發(fā)生好的改變,這些是過程中的一部分,不必要歡慶那些好的,也不必要太沮喪于那些糟糕的,這些都是存在本身。
誰也不能保證來訪者不會遇到更糟糕的事情,因而還會有很糟糕的狀態(tài)。咨詢的意義更多在于,來訪者能夠利用咨詢獲得面對糟糕的自我狀態(tài)地能力,而不是“排除異己”。
而成就感這個東西,是一個完全的主體感受,是我對我所取得的成就,有所感覺。當來訪者通過咨詢得到了好的改變,咨詢師因此產(chǎn)生了成就感,出于兩種情況:
一種是咨詢師對來訪者的反移情反應,就是應該由來訪者體驗到的成就感,被咨詢師體驗到了。通過覺察反移情,在咨詢過程中,以討論的方式,幫助來訪者吸納這個被分裂出來的“好”的部分。
另一種情況是,咨詢師還未修通的自戀性融合。舉個例子,一個5歲小男孩畫了一張?zhí)貏e藝術(shù)感的畫,老師說你的孩子很有繪畫天賦。媽媽聽了后,覺得很有成就感。這其中的細微之處,大家已經(jīng)可以體味到了。
如果咨詢師在日常生活,以及在關系中沒有被滋養(yǎng)、被支持的來源,也沒有一些其他的事情可以讓自己有些成就感,那么他可能會專注于通過逼迫來訪者變“好”,而滿足自己對成就感的需要。
02助人的意義 01
起初以為這個職業(yè),是想幫別人,后來被無數(shù)人看穿和驗證,我們真正想要的,是通過別人的求助,讓自己感到優(yōu)越又強大,以此讓自己回避自身的無助感和弱小感。
當身處咨詢室里,固定地坐在咨詢師的沙發(fā)上,求助者的沙發(fā)被他人輪流使用著,想想,這個可以帶給我們多么安全的體驗。
也因此,咨詢師需要有個人體驗。這是咨詢師很重要的、有意識的接觸求助者位置的途徑。也可以知道,一些咨詢師在個人體驗中,以各種方式回避求助者的身份。
眾所周知的是,使用“個人體驗”這個詞,少有人會說,我在被治療。也有一些來訪者學會了這個詞,說我是來做個人體驗的。
咨詢師是否能夠進入求助者的身份里,開啟靠近自身的弱小和無助的部分,看見并學習接受,關懷和愛這部分的自己,這對咨詢師來說十分重要。
有些從事心理咨詢但不做體驗,尤其是堅決不做體驗,并認為自己的領悟就能到達個人體驗效果的人,并沒有修通對于“求助”的羞恥感。
而這種“求助即羞恥”的無意識,一定會在咨詢中,投射給來訪者。當你所接待的來訪者,恰好是一個倒霉蛋,做什么都不行,十有八九你也會蔑視他而不自知,因為你也嫌棄和恐懼自己的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