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喪偶,對老年人的打擊是巨大的。心理學(xué)家認為,喪偶對老人整個身心健康的嚴重損害,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前階段的過度憂傷和后階段的孤獨無助。
1.前階段的過度憂傷
對老年人來說,配偶是生活上最親密、感情上最融洽的伴侶。要知道,幾f‘年的相濡以沫,會悄悄積淀下一種巨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平時淹沒在瑣碎的生活中;只是在喪偶時才會爆發(fā)出來,給人以致命打擊。一對老年夫妻倆經(jīng)過生兒育女,風(fēng)雨同舟,幾十年來的生活旅途,已經(jīng)變得卜分了解和熟悉,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知道對方的心思。他們感情上互相慰藉,互相依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親密死間,到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步。這時,一方的離去,無異于自己身心的一部分死去,身心不完整的人“{然很難活得開心,他們或終日痛哭流涕,不愿與已死的老伴分離;或呆若木雞,不思茶食,一味唉聲嘆氣;或悲情難遏,遷怒于人,隆罪自己。久而久之,就容易積郁成疾,在老伴仙逝不久后相繼而去。所以,存居喪的前階段,幫助老人消除憂傷、重振精神是主要的。
2.后階段的孤獨無助
喪偶后,老年人常常剛從喪偶的悲痛情緒巾走出來,又陷入了孤獨無助的情緒,感覺沒人陪自己說話,沒人陪自己做運動,沒人陪向己吃飯,等等。這不僅需要老年人自己轉(zhuǎn)變意識,多去戶外走走,多結(jié)交朋友,還需要子女做出努力,幫助老人擺脫舊日的戀念,重新開始新生活、適應(yīng)新生活是健康長壽的基本保證。
一般來說,子女可做到:為避免觸景生情,制止憂傷心情的延續(xù),可先將家中的布置做個調(diào)整,給老人以新的感覺;要主動給予更多的陪伴和關(guān)懷,以減少老人孤寂和無助感,使之逐步習(xí)慣新的生活;鼓勵老人擴大活動罔+與人多交危培養(yǎng)老人新的業(yè)余愛好,如養(yǎng)花、種草、集郵等;指導(dǎo)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主動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若老人有再婚之念,應(yīng)給予支持和幫助,使其余生重添加一些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