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多少家庭上演過這樣的情景?大人為孩子吃飯操碎了心,好說歹說,孩子終于才不情不愿地吃了一些。有位朋友常跟小編抱怨:“每次讓孩子吃飯都跟打仗一樣!”
孩子不愛吃飯,究竟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大人的問題?孩子吃飯總剩一大半,還挑食,怎么辦?
1
嘗試著放手不管
很多家長也許會感到困惑:追著管了孩子都不吃,不管的話豈不是更不會吃飯了嗎?
答案是:不會!
硬逼著孩子吃飯才是對孩子最不好的一種方式。
當(dāng)孩子說不想吃飯時,家長大可以放手不管。等孩子感到饑餓后會主動要求吃飯,偶爾餓一下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傷害~
2
規(guī)定固定的吃飯時間
和孩子約定好固定的吃飯時間。孩子如果在非吃飯時間說自己餓了,不要隨意為孩子加餐,讓孩子養(yǎng)成飯點的概念,并且明白自己要吃到什么程度才不會在下個飯點前就餓。
同時,在吃飯前一兩個小時不要讓孩子吃零食,在兩餐間的零食也不要過量,如果孩子吃零食吃飽了也會對正餐產(chǎn)生抵觸。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喊餓時可憐巴巴的小臉就會心軟,但為了孩子的未來,稍微狠狠心吧~
3
做對孩子有吸引力的菜肴
在保證營養(yǎng)均衡的前提下,家里經(jīng)常創(chuàng)新菜式;飯菜好吃又有趣,不怕孩子不愛吃飯~
4
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習(xí)慣
很多孩子在吃飯時會一心多用: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僅更容易剩飯,還會影響食物消化與營養(yǎng)吸收。
吃飯前,關(guān)掉電視,讓孩子幫忙擺碗筷;吃飯時,家長以身作則專心吃飯,不玩手機或者看電視,和孩子一起養(yǎng)成良好的吃飯習(xí)慣。
5
增加戶外活動
很多時候孩子說自己不餓不想吃飯,也許并不是借口。吃完飯后就呆在屋子里看書或者玩玩具,消耗小,自然不容易餓。多運動不僅對孩子的身體有好處,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孩子食欲。
如果有條件,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去附近農(nóng)村,一起參與農(nóng)事勞作。農(nóng)耕不僅是一種勞動,還能讓孩子切身體會到“粒粒皆辛苦”,更加珍惜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