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信息發(fā)送出去2分鐘后....
“我剛剛那句調(diào)侃的話末尾忘了加個表情,ta會不會誤會了,然后生氣”
“今天和同事抱怨工作多,被上司聽到了,ta對我的印象變差了嗎?以后會針對我嗎?我這嘴啊,這么多話!??!”
“這次考試肯定不通過了,但是出考場時大家都說很簡單啊。如果我之前努力一點的話,肯定能過的,之前為什么那么懶呀,不要拖延積極一點不行嗎.......”
上面的場景有沒有很熟悉?你是不是也經(jīng)?;叵?、反省某個不好的想法,讓它們一遍又一遍的在腦中回放停不下來,然后想著想著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不對勁:會變得難過、焦慮、抑郁、痛苦。這種過度反省、過度反思的行為,在心理學(xué)上被稱為“反芻思維”。
反芻思維是指,在人們經(jīng)歷了負性事件后,對事件、自身消極情緒狀態(tài)及其可能產(chǎn)生的原因和后果進行反復(fù)、被動的思考。其實反芻思維是很正常的行為習(xí)慣,每個人都會有情感、有想法,當遇到問題時,我們會進行思考、琢磨,希望從中總結(jié)錯誤、失敗,改善自我。但是如果度把握不好,反芻思維反而會給我們身心帶來很大的傷害。實驗表明,如果一個人對于負面體驗過度沉浸,那只會主觀上夸大一件事情的嚴重性、負面性,讓人對未來的預(yù)期更加負面。
我們的大腦、心理非常奇特,我們總是更容易地記住過往的悲傷、遺憾,很少會想起讓我們高興的細節(jié)。但是,如果我們一直揪著這些過去的不如意,只會無限放大我們的悲傷、痛苦,讓我們徒增傷感,難以抽離對過去的無奈。反芻思維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放大生活中的消極因素,讓我們遇到事情時,只會一味逃避,再次沉溺悲傷當中,進入一個死循環(huán)。過度的反芻思考會讓我們越來越沮喪,致使我們不斷產(chǎn)生負面情緒。
一個錯誤的發(fā)生都是系統(tǒng)性的,我們要嘗試跳脫出來,以第三者的視角縱觀事情的全貌。很多時候我們作為當事人,會把某個細節(jié)無限放大,讓這個點壓垮自己。然而事實是:這個細節(jié)或許根本就沒有人在意,這只是我們自我攻擊的一個點。只有跳脫出來,在思考時讓自己處在旁觀者的角度,才能從負面的情緒旋渦中脫離出來。
有研究表明,幸福感高的人大多有一個共同特點:至少有一項能夠向外人講述的興趣愛好。因為他們總是可以讓自己沉浸在喜歡的事物中,從而從不良情緒中脫離出來。遇到悲傷的心情,我們把注意力放到令人愉悅的事情上,有效幫助擺脫過度反芻思考。
其實經(jīng)常過度反芻思考的人,都不愿意承認自己的掙扎是一件小事。他們對于自己的反芻思考,總會找到足夠充分的理由。所以在自己深陷負面情緒的旋渦,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擺脫時,及時尋找心理支持,通過心理咨詢覺察你反芻思考中的掙扎,留意自己的思考方式,慢慢學(xué)會去改變、去成長,擺脫過度反芻思維的束縛。
你是否會過度地批評自己?
你是否會過度地苛責自己?
怎樣才能過度反省的陰影?
為本專業(yè)心理咨詢服務(wù)
為你的心靈健康保駕護航
掃碼預(yù)約報名

服務(wù)熱線:159-1443-8914
預(yù)約咨詢,聯(lián)系顧問老師(微信同號)
159-1443-8914 趙老師
無謂的反芻,只會讓我們消極地困于過往的逆境中,請擁抱那個無法達到理想狀態(tài)的自己,這樣才能真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