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zhàn)多采取回避態(tài)度或無能應付。
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中對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義為: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
2.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
3.除非確信受歡迎,一般總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務之中。
4.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盡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怕回答不出問題。
6.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tài)。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guī)之中的事時,總是夸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
只要滿足其中的四項,即可診斷為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障礙表現(xiàn)為缺乏自信,懷疑自身價值,敏感,特別是遭到拒絕和反對時。日常生活中對一些小事的不如意,或被拒絕即表現(xiàn)得很委屈,感覺受到了較深的傷害。逃避型人格障礙者從一開始就回避人際關系,要不就是無條件地接受他人意見。他們在生活中盡管有交往的需要,但大多數(shù)人仍與周圍人保持一定距離。在豐富的情感世界中,他們很難同別人進行深入的感情交流。
患者有很大的社會不安感,在那些需要大量接觸他人的工作面前常常因羞怯而逃避。在家庭之外他們很少有親密朋友和知己。患者的典型癥狀是他們很不愿意出風頭,害怕暴露自己的內心感情,表現(xiàn)出羞愧,哭泣或不能回答問題。他們對熟人很親熱,而對生活中習慣常規(guī)的任何改變會感到害怕。為了回避引起焦慮的情況,他們常尋找一些借口。有時他們對一些事物表現(xiàn)出恐懼,而且他們經(jīng)常有抑郁癥,焦慮和對自己生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