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憂慮,深切擔憂著若依循自己心之所向過自己所選擇的生活時,也就讓父母或伴侶深深地失望了…..是這樣不舍所愛的人難過和憂心,更歉疚自責于無法依順對方的期待過活…….然而置身在這樣的狀態(tài)里卻也痛苦得無以復加,本能地只想逃開那人與那關(guān)系本身……于是原來似乎出自于體諒和愛的決定,卻使得雙方各自在靜默中痛苦……….僅能維系最表淺的日?;訁s無法有真實篤厚的親密…..
這真是“雙輸”的局面
有時,我會與當事人開始厘清“愛自己”與“自私”的不同。
…….許多習慣去滿足他人需要的人,經(jīng)常擔憂的是,我如何能夠照顧到自己的需求卻又不顯得自私?我如何能夠有所成就卻又不威脅到別人?我如何能夠充滿愛心與體諒但又不必一直顧慮到每一個人?
在此,我要…….鼓勵當事人開始去思考:“我的需要是什么?我如何學習自己去滿足這些需要?”不是仰仗他人或某段關(guān)系去完成,而是開始學習以健康、實質(zhì)上并未傷害到他人的方式,來自我滿足。
“愛自己”與“自私”的區(qū)別
“愛自己”基本上是把照顧好自己與滿足自己的需求,視為自己的責任。不是配偶的、不是家人的、不是婚姻的、更不是政府或社會的責任。
只要是透過健康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要并沒有什么不對。把照顧好自己視為最優(yōu)先、最重要的事,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活出自己所選擇的生命與熱情….…這些都很健康。
而“自私”,則是“逼迫他人活出我所選擇或期待的生命”,好比你既然是我的太太,你就要負責照料我的生活起居與健康;你既然是我的愛人,我傷心難過時你就必須要陪伴在我身邊、平撫我的痛苦;你既然是我的兒子,就要符合我對你的期待與未來的設想安排;你既然是我的男人,就要能夠供應得起我想要的生活。這些都是把照顧自己與滿足自己的責任,架在他人身上。
“愛自己”與“自私”很容易被混淆,或者有人會把伴侶“愛自己”的舉動控訴成“自私”。兩者事實上是很不同的。你當然要避免“自私”,不要求他人是你所希冀的樣子,或把照顧自己的職責放在對方身上。但你同時也必須要“愛自己”,一方面這使你能夠免于自私,二方面,這是你能夠付出愛、營造愛的關(guān)系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