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將自己的失敗歸結(jié)于外在的事物。
湯米找工作連連失敗,他總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面試也總被刷下來,又或者開的工資實在太低。湯米覺得這是因為這些用人單位不會看人,覺得是他們不懂得什么是人才,而憤憤不平。懷才不遇的心理,讓湯米每天都很不開心。
琳達戀愛總是失敗,她總是被男人辜負。好像中了魔咒一樣,每個和她談戀愛的人最后都會劈腿找別人又或者把她甩掉。琳達甚至認為自己身上有什么不好的東西存在,還花了大價錢去買靈符。但戀愛卻仍舊不順利。
老李家庭事業(yè)都不太好,媳婦嫌他不陪自己,孩子覺得他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而費心思經(jīng)營的事業(yè),也因為各種原因面臨著虧損的邊緣。老李覺得整個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對,什么都不順利,什么都不好。為此,他脾氣暴躁,還差點得了抑郁癥。
他們的問題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人生的大海中總會有各種風浪,但要在這些風浪中如何存活下來?這才是真正決定生命品質(zhì)的根本。
問題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如何去解決。
在詹唐寧的《活出生命品質(zhì)》中,就提到了這些問題的本質(zhì),那就是受害者心理。
許多人不管是生活、職場又或者是感情中。他們總把自己置于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形象中,好像是童話世界中的白雪公主,被惡毒的皇后破壞,只有白馬王子才能救她。
但在實際生活中,那個惡毒的皇后可能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的。能夠拯救你的白馬王子,也只有你自己。
如果永遠把自己當成那個受到破壞的白雪公主,就只能永遠躺在棺材里,不會有任何的改變,事情也無法解決。
因此,想要生命擁有品質(zhì),想要解決問題走出低谷,第一步就是要睜開眼。以正確的態(tài)度接受現(xiàn)實,接納現(xiàn)實。
日本作家村上龍說,所謂接受現(xiàn)實就是不帶任何期待的面對現(xiàn)實。因為任何期待都會讓你對現(xiàn)實有偏差。
詹唐寧在書中說,接受一切,選擇美好。她認為生命體驗的真相就是,破除受害者與控制者的幻象,從二元對立中覺醒,歸于中間那如如不懂得實相。
回歸生命的實相,那便是:你從來都不是控制者和受害者,而是生命的體驗者和協(xié)同創(chuàng)造者。你有能力去改變自己的人生,為自己所面對的一切負責,為自己陷入低谷負責。所有發(fā)生的事情,責任都在于你。想要改變?nèi)松?,就要改變自己?/p>
睜開眼睛,不再是那個受迫害的白雪公主。
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邪惡的皇后。
改變自我,做自己的白馬王子。
創(chuàng)造品質(zhì),享受幸福的人生。
在《活出生命品質(zhì)》一書中,詹唐寧還提出了正向意圖這個概念。她認為正向意圖可以讓人進入無限賦能的創(chuàng)造狀態(tài),把愿景落地實現(xiàn)。它能為你的一切創(chuàng)造之物,注入動機和意志力,確立事件最終的目的地。
正向意圖,能指導你從低谷走向巔峰,從黑暗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