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熱門新聞,就是在上海的維多莉亞的秘密大秀中,有位超模摔倒,這一摔,不僅是微密史上的第一摔,也引起了無數(shù)的吃瓜群眾熱議,關心著這位超模的職業(yè)生涯是否結束,也同情她跌的不輕,該位超模的微博,也瞬時間涌入了大量的鼓勵與同情,此時,有網(wǎng)友反應了不同的意見,認為該位超模不值得同情,因為不僅在大秀發(fā)生失誤,在跌倒后,沒有馬上起身,在地上尷尬的跪了十秒鐘,整理自己的頭飾,起身后走的姿態(tài)更是失去了超模的自信與氣場,也造成了后面出場的天使們堵車,甚至音樂都結束了,該出場的超模都還沒有走完全場。
“網(wǎng)友表示:她走了T臺這么多年,摔倒了還有這么多人安慰她是最棒的,對那些沒失誤臺下認真努力卻被耽誤了走秀時長的人,公平嘛?”
工作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出狀況時,最能考驗專業(yè)素養(yǎng)跟工作態(tài)度。
在職場上,不管我們做了多少的準備,總是有天不從人愿的時候,跌倒受挫雖然很痛,卻能考驗一個人真正的心志能力,以及是否有能力承擔更大的任務。
因此,跌倒后爬起來的速度與姿態(tài),往往也是決定你的職業(yè)高度的關鍵。
職場先講專業(yè),別先談人情
在臺灣的職場文化里面,大家都更偏向“講人情”,好像看到一個很努力的人就應該給予鼓勵,就算最后沒有拿到結果,因此,每年做績效考核時,就是主管最痛苦的時候,因為每個同事都很努力,但公布考核結果時,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而我發(fā)現(xiàn)在這些關卡里面“過不去”的同事,往往都是條件背景很好的資優(yōu)生,他們會花很多時間去爭論自己的功過與對錯,而熱情圍觀群眾給予的同理心與打氣,往往更是困住他們面對自己的雜音,因為這些同情心,反而強化了自己的受害者思維,然后深陷在懊惱悔恨之中,自然的,傲然起身再出發(fā)的時間就被拖延了,反而最終還是失去了快速華麗轉身的機會。
越摔越美麗,關鍵在起身的姿態(tài)
擔任管理工作時,我更樂意讓團隊優(yōu)秀的同事們去體會不熟悉的職務,并很期待他們有機會遇到打擊,并從中觀察同事們的承受能力,過程中,我不會給予“同理心”,反而引導他們直面疼痛,然后很快的放下,再繼續(xù)出發(fā),在這樣重復的破壞→重建→再破壞的過程,長出心力與肌肉,練就出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