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教育小編指出,如前所說,孩子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注意力的遷移,在這些原因中,學習以外的因素所帶來的種種影響最為讓孩子難以抗拒。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難以做到一心二用。如果他在學習的同時還想著其他的事情,那么勢必無法全心全意地去應對學習,而學習最來不得半點馬虎應付,一旦心不在焉,所學的內容就沒法完全進入大腦,即便眼睛在看,但思路沒有跟上,那看多少遍也是徒勞;即便手中的筆在動,在做題,但要么是錯誤太多,要么是思路不對,練習做了也只是在浪費時間。

所有與學習無關的內容,都可能給孩子帶來影響;所有可以讓孩子的注意力從學習上轉移開的內容,都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
來看這樣一則小例子:
一天,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上課并沒在專心致志地聽課,而是總是緊閉著嘴,還時不時捂一捂嘴巴,要不就東張西望看看周圍的同學,老師講什么內容,他都心不在焉。好不容易一節(jié)課結束后,老師叫來孩子一問,孩子很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中午在家吃了韭萊餡的餃子,味道好大啊,我怕周圍同學聞到?!崩蠋熡行┛扌Σ坏谩?/div>
就是這樣一件小事,也能讓孩子完全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一節(jié)課都不能專心聽講。也許我們覺得孩子這是小題大做,但孩子的心思就是如此。
學習以外的因素,如興趣愛好、人際關系、心情感受、各種事項,各種與學習沒有關聯(lián)的內容,都可能將孩子的思緒牽引走。哪怕是如前面那樣一件小事,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孩子的心理,你就能注意到,孩子會在意自身的形象,會在意他人的看法,而且根據(jù)事情性質的不同,孩子所在意的東西可能還會更多。
有的媽媽覺得孩子真是小題大做,這樣的小事怎么能和學習相提并論呢?他原本就應該好好學習,不用管其他事情的,如果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就意味著孩子對學習是不上心的,要是真在意學習,哪里還顧得上別的?這樣的想法是從成年人角度去考慮的,而且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認知。孩子正在不斷成長,他也會注意到周圍人對他的關注與影響,這是必然的,他也會為了獲得他人的好感或者為了獲得其他的東西而產生行動與想法,這也是成長中的必然。而且就我們自己而言,難道我們就不在意這些了嗎?不是的,我們所關注、在意的恐怕要更多,有些人甚至不能容忍陌生人對他的一句“不好看”的評價。
所以,從孩子的心理去思考,那些能讓孩子煩躁起來的學習之外的因素,的確是他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只有將這些可能會給學習帶來影響的因素都清除掉,孩子才可能變得專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