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不僅是一種看似“神秘”的臨床治療方法,還是一項很受歡迎的技術,被廣泛用在研究中。
沒錯,催眠一直被用于各種心理學研究。
那么催眠對大腦到底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它是否是真正有效的?
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催眠技術
用“催眠后遺忘”研究“失憶癥”
在與催眠有關的研究中,比較經(jīng)典的是與催眠后遺忘癥 (Posthypnotic Amnesia, PHA)。
這類研究,用催眠模擬了一些記憶障礙,比如功能性失憶:在沒有大腦損傷和疾病的情況下,因為心理創(chuàng)傷造成的失憶。
在催眠中,被催眠者會在暗示下忘記一些特定的事情,直到收到“取消”的暗示——被告知“你現(xiàn)在可以記起一切”為止。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人為的制造出“催眠后遺忘癥”。
l催眠后遺忘時,外顯記憶和內(nèi)隱記憶是“分離”的。人們會表現(xiàn)出受損的外顯記憶,無法回憶在催眠中被暗示遺忘的事件。雖然他們是遺忘,遺忘的信息還在以內(nèi)隱記憶的形式,繼續(xù)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思想和動作。
l催眠后遺忘是“可逆”的——當暗示被取消之后,他們的記憶就如同潮水般涌回來。
“分離”和“可逆性”這兩大特征,確定了“催眠后遺忘”不是正常的遺忘,因為記憶在催眠結束就回來了。催眠后遺忘反映的是,暫時不能提取已經(jīng)被安全儲存在記憶中的信息。
這一點,使“催眠后遺忘”成為了有價值的研究工具。
在實驗室中,研究者認為“催眠后遺忘”和“功能性失憶”類似。
這兩種“失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l外顯記憶的丟失:“功能性遺忘”的個案報告顯示,患者在經(jīng)歷創(chuàng)傷性事件,比如暴力性騷擾和摯愛死亡后,不能記起他們過去的部分或所有記憶;
l內(nèi)隱記憶不受影響:正如在催眠后遺忘中所體現(xiàn)的那樣,他們?nèi)匀槐憩F(xiàn)出被遺忘的事件的“內(nèi)隱記憶”的證據(jù)——比如,他們他們會無意識地播出一個他們無法回憶起的家人電話;
l可逆:正如他們突然失憶了一樣,他們也會在某一天突然恢復記憶。
大腦的臨時遺忘
“催眠后遺忘”=“失憶癥”?
為了深度“催眠后遺忘”和“失憶癥”之間的關系,我們檢驗“催眠后遺忘”的大腦活動。
一項2008年的研究
選擇了25名被時參與實驗
選擇參加實驗的所有的人,都對催眠敏感。但前測顯示,只有一半人對“催眠后遺忘”暗示有反應(反應組),另一半人沒反應(無反應組)。
所有人都觀看了45分鐘電影,一周后,他們回到實驗室,接受催眠。在催眠中,兩組都接受了忘記電影的暗示。
在fMRI(核磁共振)的監(jiān)測下,進行了以下測試:
l測試一:電影內(nèi)容(40個問題)+觀看電影時所處的環(huán)境(20個問題,如看電影時實驗室的門是否關著)。問題只需“是”或“否”的回答。
——測量的是在“催眠后遺忘”生效時的記憶表現(xiàn)和大腦活動。
l測試二:聽到取消“催眠后遺忘”暗示后,再回答同樣問題。
——測量催眠失效后的記憶表現(xiàn)和大腦活動。
實驗有了如下發(fā)現(xiàn)
1) 測試一中,有反應組的人,比另一組忘了更多電影細節(jié);
2) 測試二中,當催眠暗示被取消,兩組人回憶的電影細節(jié)相同;
3) 遺忘的內(nèi)容具有選擇性,盡管有反應組的人回憶電影內(nèi)容的有困難,他們在回憶觀看電影的環(huán)境沒困難。
由此我們知道,“催眠后遺忘”暫時破壞了一些人回憶過去的能力。
這個研究,還證明了催眠后遺忘
與特定的大腦激活模式有關
l無反應組的人,回憶電影內(nèi)容時,的大腦中負責視覺化場景的部分(枕葉)和負責分析言語腳本的部分(左顳葉)都有較高程度的激活。這和普通記憶發(fā)生的模式一致。
l無反應組回憶電影內(nèi)容時,同樣的大腦部位,活躍非常低。
lfMRI還顯示,負責調(diào)節(jié)其他大腦區(qū)域的前額葉皮層在有反應組有增強。
“有反應組”對應大腦區(qū)域激活程度的下降,僅出現(xiàn)在電影內(nèi)容失憶時,取消遺忘后就恢復正常,這也證明了腦激活程度的變化與暫時的記憶抑制有關。
催眠效果是真實存在的
研究證明,催眠暗示能影響大腦活動
這個實驗證明了,催眠暗示能影響大腦活動,而不僅僅是被催眠者的行為和體驗——催眠的效果是真實存在的!
該研究還細化了潛在的大腦過程——我們假設“催眠后遺忘”和“失憶癥”的大腦過程是一致的。
“催眠后遺忘”中大腦激活反映了一種抑制——一種因為前額葉皮層活動的加強,對記憶材料的快速的、早期的抑制。但是,抑制機制如何決定抑制什么呢?在這項研究中,只有電影內(nèi)容而不是看電影環(huán)境受到了催眠影響。涉及記憶各種細,關于內(nèi)容和環(huán)境的區(qū)別可能會變得非常模糊(比如,“電影是否由手持相機拍攝?”)。
為了使它們之間的區(qū)分更精確,大腦的抑制器可能需要以足夠高的水平處理信息。然而,抑制器也需要快速地處理信息,在信息進入意識之前,就在前意識中抑制信息的激活。通過比fMRI時間分辨率更高的技術,比如腦磁圖儀(MEG),可能可以解答這看似矛盾的“精細”而又“快速”的操作問題。
我們還想知道的事,在催眠后遺忘中的抑制機制,與在實驗室和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遺忘”有怎樣的關系。雖然,有一些遺忘是策略性的、需要努力的、有意識的(比如,“壓抑”),另一些遺忘通常被認為是自動的(比如,抑制)。在了解了“催眠后遺忘”和“失憶癥”的共同特征之后,我們可以去探索它們的更多的共同處(比如,策略的使用,動機,和意識水平)。
在對“催眠后遺忘”的重要部分——內(nèi)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分離納入成像研究之后,“催眠后遺忘”的神經(jīng)基礎會更加清晰。
在“催眠后遺忘”和“失憶癥”中,人們不能外顯地回憶某些信息,但是,我們可以在內(nèi)隱測量中發(fā)現(xiàn)相同的記憶材料。
比如一個“催眠后遺忘”的被試可能不能回憶起“醫(yī)生”(doctor)這個詞,但是,他可以成功的完成填空“d_ _ t_ r”。
在本文所述的研究中,沒有對內(nèi)隱記憶的評估,他們對于“再認”的評估實際上將內(nèi)隱記憶和外顯記憶混淆在一起了了。
如果能夠?qū)⒍叩哪X激活分開測量,我們或許可以更完整地描繪催眠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遺忘形式,以及所涉及的大腦的活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