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guān)企事業(yè)單位應對疫情心理建設手冊》
系列問答之一
復崗復工后,是恢復工作和發(fā)展生產(chǎn)的關(guān)鍵時期,員工亟需找回狀態(tài),全力以赴地完成工作;然而,這期間卻總有人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焦慮與不安,不時拿起手機刷疫情信息。海量疫情信息哪里能刷得完?于是,許多時間耽誤在了刷信息上,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
為什么上班期間總是忍不住想刷疫情消息?這是因為人都是有“負面偏好”的,“負面偏好”是一種很古老的生存機制,讓我們把關(guān)注點放在危險的事情上。因為在遠古時期,忽略危險是會讓整個部落送命的。
直至今天,大腦對危險消息的偏好仍然存在,這就讓確診人數(shù)、疑似病例個案報道等疫情消息開始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產(chǎn)生了一種對疫情消息的渴求,在這種強烈的渴求下,我們會不自覺地去按動那個讓我們興奮的開關(guān)——反復查看尋找與疫情相關(guān)的消息。刷疫情消息這一行為經(jīng)過假期間的多次重復,已經(jīng)形成一種習慣。
復崗復工后,刷疫情消息的習慣仍然存在,很難改變,這就會造成員工因刷疫情消息而工作效率降低的現(xiàn)象頻發(fā)。
做 法
習慣的建立回路為“暗示、渴求、慣常行為與獎賞”,當我們受到了疫情線索的“暗示”后,就開始“渴求”知道疫情信息,這時候我們就會以刷疫情消息作為“慣常行為”,最后,知道了疫情消息,有了掌控感就是一種“獎賞”,從以上習慣回路來看,員工需要改掉的是刷疫情消息這個慣常行為,可以在暗示和獎賞這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相應的改變。
(1)在工作過程中,將暗示盡可能屏蔽掉。例如,工作時盡量避免接觸疫情信息等容易導致分神的內(nèi)容;執(zhí)行關(guān)鍵任務時則徹底杜絕無關(guān)信息,確保注意力聚焦在工作中。
(2)在非工作期間屏蔽暗示。轉(zhuǎn)移注意力,給大腦提供新的刺激,以替換疫情信息的刺激,比如,給家人做可口的美食,看喜劇片,聽聽音樂,閱讀喜愛的書籍,做手工等。非工作期間減少刷疫情消息的次數(sh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刷疫情消息的習慣得到的強化次數(shù)減少,有利于戒掉刷疫情消息這一習慣,從而在工作期間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工作內(nèi)容上。
(3)控制獎賞次數(shù)。如:每天定時定量查看疫情信息,這樣不會錯過重要消息,也能恢復我們的控制感。值得注意的是,“定時”不是“時時”,我們可以為自己設置“信息鬧鐘”,在一天的時間中,每隔半天,用5分鐘來關(guān)注疫情信息,其他時間安排運動、工作、家務或者休閑娛樂等日?;顒樱谡莆找咔榈耐瑫r,獲得正常的休息和愉悅情緒。
(4)與未來的自己做一個交易。與未來自己做交易,也稱為“尤利西斯合約”(Ulysses contract),是一種自我約束的方式,就是你跟你未來的自己做一個交易,讓“未來的你”替“現(xiàn)在的你”做決定,當“現(xiàn)在的你”想要頻繁刷疫情消息時,內(nèi)心問一下“未來的你”會不會因為這個行為而獲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不做這個行為。此外,讓別人替你做決定也可以可取的,在職場中可以找一個伙伴,互相幫助對方集中注意力。比如,你可以找個同事,創(chuàng)建一個問責機制,然后互相告訴對方接下來一小時要做的工作,彼此監(jiān)督,完成任務。
來源: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請掃碼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