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恨不得現(xiàn)在能離家越遠越好!”這是一句在一般人眼中很極端的話,卻又很常說出口的話。不知道為什么?當代的生活總是充滿了想要與父母或家庭離異的想法,父母是可以有多壞、多虛偽,讓我們恨不得將他們排除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或是恨不得想要把現(xiàn)在時常見面的時間最好壓縮成一年一次就好了。
這種恨意總是會在聚會中莫名的提升,家族的聚會、家人朋友的聚會,那些力不從心的交流、那些毫無感受的噓寒問暖,更是容易增生這種念頭。如果你時常有這樣的感覺,你會許內(nèi)心有一股叛逆,希望與家人切割、家庭疏離的能量想要放出,如果你輕易地跟別人分享,或許很多人會覺得你很“壞”,但卻又無法不承認,這樣的念頭也太常出現(xiàn)了吧!
就有一個人曾經(jīng)跟我們說過“他每次看著自己爸媽講話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惡心,總覺得父母不知道在演哪一出戲”,而這種鄙視的念頭,或許很容易被主流社會當成是一種未成熟的調(diào)節(jié)不良,因為我們總會合理化那些比較虛情假意的互動,或是那些混亂的教養(yǎng)思維,其實就是社會的常態(tài),而孩子們只是活得太優(yōu)渥,而不懂得人生的道理。
姑且不論是不是孩子們都太不成熟,不懂得這世界其實是“非線性發(fā)展的”,是混亂的,或是姑且不論父母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無法讓孩子能認同自己。被孩子痛恨的父母,確實一直都存在,確實一直是主流,有時候更是推動這個社會風潮的根源,如果父母如何不值得痛恨,那也不值得我們生出那么多書來檢討、分類、詮釋、與分析那些長不大的父母,并且為自身的痛恨找到持續(xù)立足的基礎(chǔ)了!
想要逃離父母的復(fù)雜心情
說我們想要逃離父母,是一件復(fù)雜的現(xiàn)象一點也不為過,但這一切復(fù)雜的現(xiàn)象卻都同時有一個特征,那就是家庭中某種一直無法被確立的氛圍或處境。在心理學(xué)家Scharp與McLaren的新研究中,他們統(tǒng)整了大量的相關(guān)故事,嘗試去找出某種“痛恨父母”之下所產(chǎn)生的內(nèi)心情節(jié),他們確實找出了6種家庭內(nèi)的不確定感,可以影響著我們通往痛恨父母的旅程。這里面包含幾種特殊的經(jīng)驗:
首先是我們對于父母的愛有一種無法確定的感覺。先想想看對你而言愛是什么,如果愛是一種包容,是一種照顧,那如果父母有時候給你包容,有時候又否定你做的很多事情,那你不會那么直接覺得他們不愛你,而是他們的愛總是虛虛實實,若影若現(xiàn),那種不確定的感覺最容易在我們內(nèi)心深成一種愛恨情仇。
而有時候父母的形象時常變動,來讓我們無法判斷父母到底是不是我們心中的好人?;蛟S我們都想要跟好人相處,但時??吹礁改副砝锊灰?,說謊成性,或是為了錢不擇手段,這種感覺讓我們對父母是不是一個良善的人總是處于不確定的狀態(tài),因為或許父母做這些事情不代表他們不會對自己好,但我們對于良善一直有的趨向性,這也讓我們會在內(nèi)心開始討厭父母。
有些父母過著沖動且情緒高張的日子,而在他們身邊,我們總是會對某種不良對待或是安全感到不安,有可能是言語上的暴力,情緒上的勒索,或是各式各樣的冷漠以對,有時候更可能是父母的沖動行為,如喝酒、賭博,讓自己的生活置身于危險之中,這些我們內(nèi)心的懷疑與困擾,都讓我們有一種不確定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也助長了我們痛恨父母想要遠離的情緒。
當然還有很多不確定的感覺,包含我們對于疏離的想像,自己對于家庭的懷疑,甚至是愛的懷疑,這些我們對于家庭觀念的懷疑,也會形成某種不確定感,為什么我們會對家庭的距離與相處感到懷疑呢?或許是導(dǎo)因于各式各樣的控制,各式各樣的沖突,各式各樣的勒索等等,讓家庭失去了原本的功能,原本相互扶持的功能,而你也內(nèi)心懷疑這是不是真得要在你生命中占據(jù)一部分,這是不是你值得繼續(xù)維系的關(guān)系。
在痛恨父母的情緒之中,我們內(nèi)心其實是對父母充滿了不確定的,我們無法扎扎實實地定義自己的父母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或到底在自己的生命中是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種混屯,讓人不悅,所以我們與其說是討厭父母這個人,我們更是討厭父母無法帶給我們一個穩(wěn)定成熟的家庭日常生活。
“非”穩(wěn)定成熟的家庭互動
也許我們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樣的父母,讓這一切那么難受,讓自己想要痛恨,是我們想要渴望的成熟家庭,但卻又獲得不得?;蛟S我們換位思考一下,父母做了什么,讓人想要逃離呢?
有些父母總是堅持自己是對的,這讓你感到難受,因為你不確定你是否在家庭中被支持了。有些父母自己在逃避你,所以你不知道他們到底是誰,到底在做什么,你只知道他回來后只想做自己的事,不想打理你,而他們也從來不知道你到底在做什么;有些父母總是把孩子,當成孩子,即便孩子長到了,他還是孩子,許多人成年后,或許比起父母更能成熟應(yīng)對事物,但父母的控制與干涉,也讓人感到憤恨難受。
有些父母離異,帶給孩子的沖擊很大,因為在離異之間,上面提到的不確定感,都會冒出來,你不知道什么才是家庭,你不知道什么才是愛,你害怕離異帶來的沖突,你害怕父母的爭吵,所以父母成了值得痛恨的對象,因為他們每有善盡保護你的責任。有些父母無法拿捏界線,無法讓孩子主導(dǎo)自己的生活,不愿意傾聽,而這都是讓人痛恨的地方,因為成長之所以稱為“成長”,我們勢必在心中想要長出某些東西,而獨立自主的機會便是我們想要長出來的,那些干涉自己的父母,都讓自己無法清楚地明了家庭倒底是為了什么,而無法去確信父母真的是一個值得相處的人。
在互動中有些父母選邊站,有些父母糾結(jié)在孩子之間的糾葛,沒辦法平衡,沒辦法相互支持,當讓我們心中對家庭的價值產(chǎn)生懷疑,而當家庭不再有意義的時候,而父母又成為促成無意義的根源,那勢必將被孩子痛恨。
總結(jié)來看,父母之所以被痛恨,是在于他們忽略了我們內(nèi)心許多根本的需求,核心的是安定的需求、跟自主的需求,我們之所以想要逃離,其實也是在響應(yīng)我們內(nèi)心的呼喚,尋找到能訴說自己理想故事的可能。父母展現(xiàn)出的各式各樣的樣態(tài),就像一場慘忍的人際互動,你或許就是痛恨他們沒有把你當自己人,沒有把你當愛的對象給予支持,他們把你當他們在社會上遇到的閑雜人等一樣的刻薄對待,一樣的控制狂,一樣的操弄,一樣的自私自利。那個你對于群體與家庭的想像,就被這種以各式各樣包裝方式出現(xiàn)的“自私”給毀了!而你的痛恨,或許也代表著你對“家庭”,對“生命”有美好的想像,只是父母一直都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