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不是孤獨癥,我想這一點有必要說清楚。心理素質(zhì)差怎么辦,當他人意見讓你舉棋不定,當頻繁的雞湯美文、點贊也無助緩解內(nèi)心困乏,這時你需要的或許是獨處。
你忙于社交,網(wǎng)絡、實體交友圈力求活躍露臉,微信組聊天、抖音點贊、外加周末聚會,交游如此廣闊,實際感受的快樂卻不如預期,反倒是社交壓力隱約浮現(xiàn),例如不時查看手機,想確定自己剛剛分享的照片有多少人點贊?微信組留言是否有人回應?參加聚會則擔心自己講的笑話不夠好笑。
當社交生活滿檔仍無法令自己開心,甚至難掩空虛困乏,或許獨處才是你的真正需要。獨處并非消極謝絕所有社交,而是積極享受一個人的時光,沉思書寫、一人旅行,都是很好的獨處方式。

心理素質(zhì)差怎么辦
獨處與孤獨不同,獨處是主動選擇,與出于被動、甚至略帶自艾自憐的孤獨,是不同的。國外心理專家指出,享受獨處有助鍛煉心理素質(zhì),以下就是四大獨處益處:
1.回復內(nèi)在力充飽續(xù)航力
人是群居的動物,但是往往為求與人融洽相處而耗費大量心力,像是細心解讀他人情緒、觀察他人言行反應,偶爾還要扮演解語花、開心果,其實頗為傷神。這時唯有適時獨處,才能讓心靈重新回復原有平靜與敏銳感受力。
2.傾聽內(nèi)在清晰思慮
想要跳脫日常紛擾,確認自己的內(nèi)心意向,理清對外在事物的看法,自然需要為自己安排獨處時間,暫離外界喧囂與手機社群軟體的叮咚聲,以藉由自我對話展開內(nèi)省反思。
3.凡事有定見做自己的主人
除了回復內(nèi)在感受力與明晰思辨能力,獨處的另一個好處,是讓人更有定見。能夠堅定抉擇,是因為透過自我對話已有過深思熟慮,與聽從旁人意見、碰運氣做決定的惴惴不安,截然不同。
4.懂得生活享受當下
不太過依賴他人陪伴或習慣事事征詢他人意見,長期會培養(yǎng)自得其樂的能力,真正懂得生活。害怕落單的人,若是無人相伴,可能寧愿不上餐館;善于獨處的人卻能全心享受美食,即使獨自旅行,也能回到行萬里路初衷,用心領略異地風土人情,感受世界之大的無限美好。
不過,凡事各有優(yōu)缺點,保有能獨處又能群居的彈性,或許才是比較的生活方式。如果您不知道心理素質(zhì)差怎么辦,可以向廣州為本老師尋求咨詢,老師會幫您解開心中的“結”。